射阳:“道口经济带”迅速崛起
|
| | 隆冬季节,驱车行驶在长达56公里的沿海高速射阳段,道路沿线的乡镇工业集中区、高效农业基地和人头攒动的集镇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构成了一道道美丽怡人的风景线。特别是以长荡、陈洋两个出口为磁场形成的生机勃勃的“道口经济”区,就像“串糖葫芦”一样形成了一条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近年来,沿海高速盐城段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射阳与沪、浙、鲁地区的时空距离,为该县社会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射阳人抓住全省交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五年累计投入30亿元,在高标准建设沿海高速接线工程的同时,着力构建全县“六纵八横”的干线公路网,结束了该县处于全省交通末梢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使该县成为沿海开发的一块磁场和热土。 早在沿海高速公路建设之初,射阳的决策者就意识到高速公路的辐射功能和对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富有远见地把建设“道口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托沿海高速,变交通枢纽为经济纽带,活化“路上流银、路旁生金”的经济态势,推动“道口经济”迅速驶上“高速”。 面对机遇,射阳两个高速道口附近的长荡、兴桥、陈洋和海河四镇,都不约而同地把本镇的工业集中区放在了道口附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摆开阵势,把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作为承接良机的载体。 “一个道口,两条黄金线。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长荡镇党委书记戴淦在谈到区位优势时说。该镇沿岗合公路布局的胜利桥小企业创业园,向东5分钟车程到沿海高速长荡道口,向西五分钟车程上204国道,快捷的路网结构,为长荡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2006年4月开始,长荡镇党委、政府打破常规,在远离镇政府所在地、高速出口附近的胜利桥村,建设胜利桥小企业创业园,采取政府牵头、社会各界多方投资的方式,筑巢引凤,大力发展“房东经济”,短短一年多时间,建设标准厂房42幢,引进企业26家,项目累计投入达2亿多元,园区今年累计实现销售2.6亿元、利税2200万元,封闭、落后的长荡镇一跃成为加快发展的明星镇。 “我们在上海和射阳都有投资项目,沿海高速通车后,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将为我们节省很多的成本,相应提高了企业的效益。高速成了我们连接上海和射阳的经济走廊。”上海炬通实业公司董事长刘晓荣先生,对道口旁的陈洋镇情有独钟,先后在该镇投资上马了4000万元的服装加工、8000万元的磨具磨料和1.2亿元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三个项目。为了扩张企业规模,已经考察过多个县(市)的江苏鸿中阀业负责人郝先生,在看到位于高速公路出口的海河工业集中地,人流、物流、信息流明显的优势后,当即决定把投资1.2亿元的阀门制造项目放在了该镇。 道口附近功能齐全、政策配套、环境优美的工业集中区,一时间成了各地客商争相投入的“强磁场”。今年以来,海河镇接连拿下投资1.2亿元的江苏鸿中阀业项目和1.4亿元的家具出口加工项目,连续二次打破该镇单个投资项目超亿元的历史记录;兴桥镇新上企业46家,总投资达3亿元;陈洋镇今年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以前,默默无闻的长荡工业集中区更是一跃成为射阳乃至全市的明星园区。 道口效应并不止于纷至沓来的各路项目。同时,“道口经济”也把射阳的产品、剩余劳动力和影响力等要素通过道口快速融入大中城市。 海河镇是传统的梨果种植大镇,拥有万亩优质梨果基地,出产的三水梨、黄金梨口感好、风味佳,广受省内外市场欢迎。但由于路况差,梨果一路颠簸下来,好梨没了好卖相,只能当作地摊货甩卖,梨果种植常常是丰产不丰收。高速开通后,梨果安全运输有了保障,该镇梨果收购价格迅速由原来的平均每斤5、6毛涨到每斤1元8毛左右,升值3倍以上,仅此一项,该镇果农年增收6000万元以上。果农们都说:“高速公路是条致富的路!” 为借助道口做好农业文章,高速沿线各镇积极引导农民从“一年到头棉和麦,一直种到头发白”的传统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前不久,陈洋镇富洋居委会接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一笔绿化订单,要求提供960株海棠球用于场馆点缀。另外,用于装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场的10万株青芽球业务也已谈妥,即将起运北京。高速的开通,带来了财富的畅通。现在,该镇从事苗木花卉生产的农户,年平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是高速把我们农民与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联系了起来。”富洋居委会主任说。 据了解, 为了进一步放大道口优势,该县将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实施高速接线延伸工程,把道口“搬到”每个镇区的“家门口”,把全县“搬上”高速。 |
|
|
|
时间:2008-01-14 责任编辑:youjun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